价格战后车企驶向价值战

  大众日报记者 张瑞雪 许金星 张梁 深圳报道

  6月伊始,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,最明亮的布光总是青睐“科技”“智能”这类指向未来的词汇,1号展馆入口处,比亚迪的巨幅专利墙更一一贴出了59000余项申请专利。密密麻麻的白底证书铺满蓝色巨幕,构筑起一个“理应如此”的行业图景。

  但事实上,在进入以技术、服务为主要卖点的“价值战”之前,数轮“卷土重来”的价格战持续冲击着行业健康向前的根基。“5.38万小车安全新选择”的醒目标牌在大湾区车展亦分走不少目光,主打性价比的车型前,依然围满了人。

  技术和价格的角力,构成了车展的双面叙事,一头连接着高品质智能化的美丽未来,一头则仍牵引着残酷淘汰赛中“以价换量”的选择。

  车展作为一扇汽车行业的微缩视窗,正清晰投射出汽车产业有关“未来”解法的交锋。

  降价成甩卖“灵药”?

  “价格战没有赢家,更没有未来”,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对于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叫停价格战倡议的表态。

  这一天,也是大湾区车展首日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倡议指出,以无序“价格战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“内卷式”竞争,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。呼吁全行业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,促进行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
  一组数据构成了这份倡议的背景: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.3%,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.9%,低于同期下游工业企业5.6%的平均水准;去年,全国有227款车型降价,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力度达1.8万元,降幅超9%;刚过去的5月,在头部车企掀起新一轮“价格战”后,港股、A股汽车股全线下跌。

  倡议一经发出,身在大湾区车展现场的车企高管纷纷作出响应,一致认为中国车企应该“卷技术、卷服务,不卷价格”。

  追溯车企价格战的缘起,除抢占市场的需求外,其成因也显现出复杂性。

  首先,因产能溢出而带来的高库存压力使得企业产生强动力降价“销货”。据乘联会数据,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,其中新能源车库存85万辆,均为近年来峰值。同时,政策层面如新能源车补贴退坡、电池新国标实施等,也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库存压力,旧款车型降价就成为选择。

  其次,规模效应下成本摊薄优势明显。“尤其是新能源汽车,原材料成本下行与供应链优化使得‘价格战’具备客观条件。”车展上,供应链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。以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约40%的电池为例,近年来,锂电产能扩张导致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高点时的60万元/吨降至目前的约6万元/吨,造车成本大大降低。此外,现在许多车企通过构建自身专属的供应链管理体系,省去了中间商的费用。

  治理价格内卷“箭在弦上”

  治理价格内卷为何是“必须要打的仗”?业内已给出答案。

  6月1日,即大湾区车展第二日,车企重要零部件供应商孔辉科技的董事长郭川发表公开信,以“梦想”之名直陈产业链痛点:供应商货价遭压低、回款周期长、长期利润微薄甚至亏损……

  在车展现场,消费者亦表达出对“低价低质”产品的犹疑。曾有多年燃油车驾驶经验的谢明(化名)表示,“比如续航、智驾这些性能,你就会担心不到十万成本的车有没有这个能力,它会不会偏差很大。”

  “电子产品”,是谢明对新能源汽车的调侃称呼,但亦折射出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频繁降价及快速迭代的不满。一名头部车企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,“由于新车价格波动较大,所以二手车价格也跟着跳水,保值率是一些消费者的心病。”

  价格战抑制的,除了二手市场的活跃,还有“持币观望”人群的消费需求。在车展上试驾尊界新款车型后,刚考取驾照的王嘉(化名)表示,自己整体满意,但想再等一年,直至价格降至理想区间,“新能源车价格变动大,不想第一年最高点去拿车,等到第二年再拿比较划算。”

  大量“等一等”的需求无法立即兑现为利润,陷入现金流困境的车企难以向前一步,导致研发、创新等核心要素的资金投入遭到挤压。

  在转型智能化的阶段,不少车企迫于资金周转压力,选择放弃自主研发主导权,转向与外部供应商合作。过度依赖供应商的技术亦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,最终销量走低,车企愈发失去议价能力。

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浩然认为,价格战最终会导致“血厚”的车企“一家独大”,届时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类型也将减少,市场的多元化会进一步受到损害。

  卷技术、卷服务,不卷价格

  “正常的价格竞争是可持续的,价格竞争必然长期存在,不可能完全消除,只是竞争强度需保持在合理区间。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“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产业最核心的突破点。”

  崔东树的观点是一条行业共识:驶出“价格战”的泥淖,企业必将走向以技术和服务为锚点的“价值战”。产业价值链也将从“成本敏感型”转向技术密集型与服务导向型。

  在首日观众流量创下历史新高的大湾区车展,112家整车品牌、1039款车型的逐鹿,可以一窥这份努力。

  譬如,华为尊界S800的无人代客泊车功能令场内惊艳,车辆来去自如,与一位代驾“熟练工”无异;比亚迪首次公开展出兆瓦闪充技术,突破性的1000kW充电功率让“充电与加油速度一样快”的标语变得可信;“未来驭行空间站”展区内,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与小鹏汇天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并肩而立……创新的星火令观众兴奋又赞叹,场馆从头走到尾,从边缘走到中心,此起彼伏的“哇”声和脚步落进同频。

  除汽车本身外,由人构成的服务体验亦是“价值战”的重要一链。比亚迪旗下高端车系腾势汽车资深销售刘毅衡向记者表示,腾势为了提升用户体验,已开始提供跨省的上门试驾服务,维修则可免费上门接送车辆。

  旧故事虽未落幕,但一切都向新出发了。

  “未来”之战是道多选题

  走出车展的微缩视窗,广阔大市场中,更多上下游企业亦在“未来”之战中寻找自己的位置。

  今年3月,宁德时代“落子”东营,双方将合力建成全球首个高比例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;

  同月28日,居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第二位的潍柴集团,下线首台刀片形磷酸铁锂电池产品。

  轻量型的“微创新”亦在进行中。今年4月,素有“铝王”之称的滨州魏桥牵手极石汽车,将以实验室形式研发车身铝材料占比高达50%的新能源汽车,在规划中,这一设计将使续航里程提升10%,并显著减少碳排放。

  “出海”,则是应对价格内卷的另一解法。胡浩然认为,低质低价的打法可替代性强,极易被其他国家迎头赶上,因此车企出海也必须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,“必须在全球竞争中高举中国品牌的认可度、忠诚度,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表达。”

  李方龙是一家专做新能源汽车出海业务的企业负责人,他这次来大湾区车展,目的明确:为东南亚、东欧市场物色合适的出口车型。在李方龙看来,出海是一道多选题,找准细分市场就会有惊喜,“比如说五菱宏光MINIEV是一款轻巧便捷的代步工具,我们就把它带到东欧小国的农村去,结果大受欢迎。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潜在的增长点,而不是缩在单一市场里互相挤压。”

  更多城市,也在开启车展这扇明亮的观察窗口——在山东,6月12日起,早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济南、东营、烟台、威海等城市,相继释放出夏季车展的讯号。

  新的热闹即将来临,这注定是一个属于创新者的夏天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putqd.com/2297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上一篇: 5月战报出炉四家新势力销量站上4万辆
下一篇: 上汽通用别克君越第130万辆整车下线